淺述「全真科儀與道教音樂」
 
RSS



 1.道教的法事科儀種類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齋醮科儀」以及「祈福、消災解厄、煉度法事科儀」等類別。所謂「齋醮」;【齋】指的是超度亡魂的法事活動;【醮】指的是祈福禳災的法事活動,一般又稱之為打醮。在道教的法事科儀中【科】指的就是動作,即是按本宣科敷演如儀;【儀】指的是典章制度禮節儀式等。在道教齋醮科儀中,高功法師等唱《步虛》韻時,往往與“步罡踏斗”相配合。所謂“步罡踏斗”又稱“禹步”,這實際上就是古老巫舞步法的沿襲。《洞神八帝元變經.禹步致靈》稱:“禹步者,蓋是夏禹所為術,召役神靈之行步;以為萬術之根源,玄機之要旨。”禹步是根據後天八卦方位而定的。在“步虛聲韻”的演唱中,根據禹步的進退曲伸、變態離合、對比交叉而有了人體內部<>的流變和呼吸的節奏感,這就形成了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韻律。早期的道教科儀比較簡單。【太平經】中雖有關於音樂的論述,但科儀中只有誦唸,並無音腔。早期科儀中的道教音樂資料,現在能見到的不多。根據「抱朴子內篇、道意」記載:“而屠烹宰肥豚,沃酹醪醴,撞金伐革,謳歌踴躍,拜伏稽顙,守請虛坐,求其福愿。”這是早期道教在舉行醮儀時,敲鐘擊鼓,唱誦罡步,稽首禮拜的生動寫照。

2.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道教音樂保留有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特色。齋醮、誦經、法術等活動中的音樂是同儀禮和祈禳符咒等術結合在一起,配合著隊伍、叩拜、步罡踏斗等動作。大型齋醮活動的道樂科儀,實際上是獨唱、合唱、道白、獨奏、合奏、儀式等交錯、配合進行的綜合性的“演出。道教音樂是具有地方性特點的宗教音樂,因各地的行腔、旋律裝飾(加花飾)都帶有本地地方音樂特色而不同。聲樂體裁有頌、贊、步虛、偈咒等,形式豐富多樣,曲調細膩優美。同時道教音樂歷代靠口傳心授,傳承方式隱密保守,特別是全真道要求更嚴。因此,道教音樂才能將其古代傳統音樂保存至今。

  3.道教的齋醮科儀中法器有著重要的意義與作用,有的法器對於全真道士來說,甚至是相伴終身的物件。法器,顧名思義,就是道士在做法事時所用的器物。道教法器種類很多,但是按其用途和宗教涵義來說,大致有這樣四個方面的宗教用意:一是在齋教法事裡,法器具有溝通神靈的作用。法器的音響能上達天庭、下送地獄,把主持法事的高功法師的意願、祈求,轉達給神靈、幽冥,已達到人神互感交流、天人感應的目的;二是正一派道士在符籙道場裡,用於避邪、驅鬼、伏魔、降妖,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三是全真道士隨身攜帶或配帶,其主要用途也基本上屬於驅邪伏魔,同時也具有防身之用;四是在道教的科儀裡,用於演奏道教音樂或進行伴奏,烘托宗教氣氛,營造神秘天上人間的特殊氣團。

    道教宮觀中最常見的是鼓、鐘。【鼓】,其作用有三;一是發號施令,寅時發三通鼓,召集道人上殿諷誦皇經,躬行早課,晚上戌時擊鼓止靜道人息燈睡覺。二是通達神靈作用,無論是在早晚功課或者誦經法事科儀中,必須有鼓點伴奏,除了音樂效果和增加宗教氣氛需要外,鼓聲能夠直達天庭地獄,把正在進行的法事活動告知仙界神靈。三是警醒作用,鼓聲能振聾發聵,警醒俗人的塵念;【鐘】。晨鐘暮鼓缺一不可,道經指出『法鼓三通和,金鐘執十方,請師登寶座,說法渡眾生』。鐘有大有小,掛在鐘樓的鐘,主要是發號施令。在道教法事科儀中,高功法師手裡搖的小銅鈴,又稱帝鐘、法鈴、三清鈴,主要是驅魔鎮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草屯鳳凰山慈聖宮 的頭像
    草屯鳳凰山慈聖宮

    lkk551147的部落格

    草屯鳳凰山慈聖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