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崇法大師受邀在輔仁大學的台灣道壇道士的傳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中發表文章以下是發表內容

 

 

一、前言

    早期台灣的道教信仰是以閩粵一帶的信仰為主、即承接江西龍虎山正一派火居道士之傳流。而全真道則是兩岸開放政策之後才得以傳入的。道教的道壇道士承襲巫覡信仰體系、主要包含歌、樂、舞三部分。長期以來一般人較為熟悉的正一與靈寶道教儀式外,近五十年來又加入了禪和與清微道派與全真道派,融入了臺灣人道教信仰的世界。因為它已經在臺灣的北、中、南部得到不少的發展;全真道派傳入較晚慢慢也發展起來,而清微道派的信徒基本上還是以北部居多,正一道派全省都有以中、南部居多較常見到。

二、全真道的戒律

    道教全真派龍門祖師邱長春祖師爺開了全真傳戒制度,傳戒律壇定傳戒秩序為:初真戒、中極戒、天仙戒,稱為「三壇大戒」。全真教王常月祖師在

【初真戒】中說的:

皈身之後,可以「永脫輪迴」,即道寶;

皈神之後,可以「得聞正法」,即經寶;

皈命之後,可以「不落邪見」,即師寶。

「五戒」是;一不得殺生;二不得葷酒;三不得妄言綺語,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盜;五不得邪淫。簡單的說,即殺、盜、淫、妄、酒。

【初真戒】說:「凡能持此五戒,精進無虞者,益算延齡,天神護佑,永脫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把這五戒稱作「積功歸根」五戒。據<<雲笈七籤>>卷之四十(受持八戒)說在五戒之外加上;

六不得雜臥高廣大床,

七不得普習香油所為華飾,

八不得耽著歌舞以作倡伎,以上這些戒條是早期道教對教徒實行的戒法。還有虛皇己尊所命初真十戒。十戒為: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當盡節君親,推成萬物;
第二戒者,不得陰賊潛謀,害物利己,當行陰德,廣濟群生;
第三戒者,不得殺害含生,以充滋味,當行慈惠,以及昆蟲;
第四戒者,不得淫邪敗真,穢慢靈氣,當守貞操,使無缺犯;
第五戒者,不得敗人成功,離入骨肉,當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
第六戒者,不得讒毀賢良,露才揚己,當稱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
第七戒者,不得飲酒食肉,犯律違禁,當調和氣性,專務清虛;
第八戒者,不得貪求無厭,積財不散,當行節儉,惠恤貧窮;
第九戒者,不得交游非賢,居處穢雜,當慕勝己,棲集清虛;
第十戒者,不得輕忽言笑,舉動非真,當持重寡辭,以道德為務。這十戒,托虛皇天尊所命,能做到者,天神護佑,永脫—切苦腦。“十戒”注重道教徒的品德修養,要做到忠、孝、濟世、守身、節儉、利人、清修,作為修道養性的前提,潔身戒行的道德規範,能使道教徒品行端正,世人競嚮慕之、歸之。

道教儀範由於歷代宗教大師們演教所需,歷代都有不同的增、改。道教對儀範興起是隨著道教的創始而來的,張道陵天師在教民中實行的八戒授籙等,應是道教最初的入教儀式和禱祝儀式。戒律是道教徒的行為守則,奉戒專一,可制止「惡心邪欲」和「乖言戾行」,為證道之階梯。所以道教對「戒律」非常重視的。從律壇傳戒的【戒經】中可以很清楚地看此「戒」的重要作用。祖天師創教時的(正一法文)要求道民們要遵行三戒、五戒和八戒,說這些戒都是老君所傳。「三戒」是:皈身戒於「太上無極大道」;皈神戒,信仰「三十六部尊經」;皈命戒,服從「玄中大法師」。這「三戒」即早晚功課經後的三皈依。,

戒壇中講「戒」的書稱為「戒經」。傳戒儀式〝演禮〞和〝方丈說戒〞,非常莊嚴隆重的宗教儀範。道教在傳授戒律方面是隆重莊嚴的,戒壇中講「戒」的書稱為「戒經」。傳戒儀式〝演禮〞和〝方丈說戒〞,這是非常莊嚴隆重的宗教儀範。

三、全真道的傳承發展與創新

    金元時期興起的全真道、其信仰體系雖無差異、然而在修行上以及教規儀式與音樂科儀的呈現則大有不同。全真道分為華山派、隨山派、遇仙派、龍門派、清靜派、南無派、崑崳派等七派。鳳凰山慈聖宮是屬於全真道的龍門派一脈。全真道原本就是以「師徒傳承」作為主要的傳承方式,歷代以來大多數的全真道士也是遵守這樣的傳統,一代傳一代。「鳳凰山慈聖宮」的傳承方式,亦是如此延續了這一種傳承方式。全真道教的傳承概念源起於丘長春祖師所提出的立觀度人實踐概念「立觀」指的是全真道的出家投庵制度,「度人」則是指教化,培養教徒。才有全真道士出家住觀的十方叢林制度、這樣的主張與傳統「火居道士」正一派這有著很大的不同。以修行空間而論,大陸提供全真道士能潛心修行的十方叢林自早到晚都從事侍奉神聖與整理廟務工作,進而在研究道法的時間比較充裕。台灣的全真道士則必須在「鬧市中清修」再加上台灣道教徒對於道士出家住觀的情況不甚瞭解所以「鳳凰山慈聖宮」目前只有兩位出家道士住觀,造成全真道在台灣傳承難度比大陸困難的多。台灣全真道也因台灣的地理文化環境、儀式場合與對象,構築成了具有台灣地方特色的全真道樂科儀。大陸方面用笙、笛、二胡、揚琴、阮、琵琶、鼓等樂器來演奏,鳳凰山慈聖宮則用電子琴、揚琴、鼓來搭配全真道音樂獨特詠唱方式加上一些台灣傳統「武場」科儀演示方式,造就台灣全真道音樂科儀的獨特性。然而傳承方式上地方韻與十方韻差別不大,台灣全真道音樂科儀兼論十方韻與地方韻的風俗性。另外制定宮規禮儀,遵循仁、義、禮、智、信這五德及遵守初真戒五大戒律行為準則來培養道士與教育道士使其成為具有道德觀與高度素質的優秀傳承人員,這些的傳承工作也是刻不容緩。

四、全真道的性命雙修與內丹大道

    王重陽祖師提出{三教合一 如鼎三足 缺一不可}這種的理念來傳道傳教、全真道更以全精、全氣、全神作為成仙證真的最高境界、王重陽祖師在{授丹陽二十四訣}中亦提到:是這真性不亂、萬緣不掛、無去無來、此是長生不死也、以此來說明全真道在俢煉上注重「內丹派」,在於全真道的出家眾,主要是以<丹道修練>從道受生謂之命,自一稟性謂之性,所任物謂之心,祖師教人修道,即修心也,虛心以還真實也,無心以除其有他,定心令不動也,安心令不危也,靜心令不亂也,正心令不邪也,清心令不濁也,淨心令不穢也。蓋內丹之道,簡而不繁,以虛無為體,以清淨為用,有作以成其始,無為以成其終,從首至尾,並無高遠難行之事。這個內丹之道「其一曰:涵養本原,救護命寶;其二曰:安神祖竅,翕聚先天;其三曰:蟄藏氣穴,眾妙歸根;其四曰:天人合發,採藥歸壺;其五曰:乾坤交媾,去礦留金;其六曰:靈丹入鼎,長養聖胎;其七曰:嬰兒現形,出離苦海;其八曰:移神內院,端拱冥心;其九曰:本體虛空,超出三界。」全真道主張性命雙俢,在性命圭旨中有闡釋說: 性者,神之始,神本於性,而性則未始神,神所由以靈。命者,氣之始。氣本於命,而命則未始氣,氣所由以生。身之神,感而遂通,蓋喜怒哀樂懼愛欲者存,乃命之所寄也,為性之樞矣。性而心也,而一神之中炯;命而身也,而一氣之周流。故心,精神之舍也;精神,性命之根也。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見解知識,出於心哉,思慮念想,心役性也,舉動應酬,出於身哉,語默視聽,身累命也,命有所累,則有生死;性受心役,則有去來,有生死不能至,命也;有來去不能盡,性也;故盈天地間,皆是生氣,參讚兩間,化育萬物,其命之流行而不息者乎,蓋生之理具於命也。這符合全真道所說的性命雙修金丹大道。並強調性命俢練、具備道德觀與氣質形象的修養及遵守五戒戒律規範作為全真道士傳承基本方針。

五、台灣道壇道士的傳承

    道壇的形成要道士與女冠對道教有相當信仰、其中分為「動」「靜」兩部分、壇場設置、法服冠飾及經典文檢、法器....是屬於道教儀式中「靜」的要素、至於「動」要素又分為兩部分、一為個人行為、另一個是集體行為。在個人行為的「唱」「吟」「唸」以及集體行為中的「步虛」「旋繞」「散花」「樂器」「步罡」「唱」「吟」「唸」……都是屬於道教科儀的部分。若以性質做區分,則全真科儀音樂可分為陽調與陰調兩類,陽調一般使用在祈安祈福聖誕儀式中,陰調一般使用在度亡儀式中。道教齋醮科儀一般分為「清醮」和「幽醮」兩種,亦有「陽事」和「陰事」的說法。「清醮」指的是祈安祈福謝恩、却病延壽、解厄禳災之類法事「幽醮」則是像攝招亡魂,沐浴度橋,破獄破湖,煉度施食….等法事。全真道士上經壇演教科儀必須茹素、道教全真齋醮科儀書中所述「齋」者即是茹素請神迎真以降道場,「醮」則是祭也,祈安酬神謝恩。道壇法事分為大齋之格其品有三:一曰上元金籙齋可以清寧兩儀參贊天地:皆天子事非有朝旨不可行也。二曰中元玉籙齋 諸公侯為之、可以固本守邦、籓平王室、大臣將相為之、可以斂福賜民、安鎮寰宇非庶民所可為也。三曰下元黃籙齋。星宿錯度、日月失昏、兩暘愆期、含煥失序、兵戈不息、疫癘盛行、餓饉存臻、死亡無告、孤魂流落、新魂煩冤、若能依式俢崇、即可消彌災變、生靈蒙福、幽壤治恩、自天子至庶人皆可建之。其中黃籙齋最為普遍與盛行、隨著歷朝各代不同的需求、黃籙齋亦不斷的增設與演進、黃籙大齋轉經儀、黃籙五老悼亡儀等、皆普召天神地祇人鬼而設、追懺罪恨、冀昇仙界、不可思議之宏偉隆重科儀。黃籙科儀卷一至卷九為發奏、建壇、宿啟、拜表、早朝、午朝、解壇、設醮各項科儀、卷十為總聖位科、卷十一為通用文檢、十二為密符手訣、壇圖印式、步虛散花、樂譜讚文。當道士在步罡踏斗時、存神念咒這是一種天人合一的狀態,配合「陰陽五行八卦相生相剋」的運作觀念。五行金木水火土各有一屬性,合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五行遍於宇宙萬有,其在吾人,則分屬五臟,心為火,肝為木,脾為土,肺為金,腎為水,其在宇宙,則為構成萬物的元素。五行無論在人在物,分說雖有五種,實際是吾人心性一體所現的萬用,而仁義禮智信五常歸於心性,也是一體而不可分

六、結語

    全真龍門派強調以道融儒特色基礎上,遵循仁、義、禮、智、信這五德及遵守戒律行為準則,以提高道士之素質修養。同時也是台灣道壇道士的教育和培養首要條件,這樣的道士才能引領道教徒走向大道。全真道在俢煉上注重修心見性融合了禪宗的明心見性、以及傳統的內丹派理論、主張性命雙俢並強調藉由心性的修練達成性命的永恆。全真道教將苦己利人當作宗教實踐的原則。現代人重視言論自由,但近年台灣很多人卻曲解箇中真諦,只講權利而不提責任,全不考慮濫用言論自由的人怎樣胡吹瞎扯。五德中的「信」正好用作糾正這股不良風氣,言論自由應受到誠實不欺的原則規範。在於乙未年一場啟建三天祈安禮斗、修進陰陽兩利、陽世獲福、幽冥昇度的道壇科儀中,在迎請斗姥天尊及諸天神聖天尊降臨道壇之際,忽然之間香爐震動,如拍打拍數般的震動,出現了神仙聖尊降臨之吉兆。呈現著「香爐顯神跡」、神變不可測、心誠則靈、一念之感、神存於心之顯現、在以平易而不故弄玄虛的道士堅守戒律、我認為交神明有道、其道在「無妄」二字。至虛而神、與道合真、放之無痕、收之則存。列如:得靈寶法能知鬼神之情狀、執謙而有容、湛然無所累心、固能通於鬼神。台灣全真道教道壇信仰的歷史沿革與特徵混合大陸全真道教的歷史沿革與特徵。在受到張信光師父的認可與同意在台灣傳承發展,因應現代民間的需要普通化的傳承方式,然而俗家弟子與出家弟子還是要有一定的差別性,擔任「高功」若想要能出神入化就必要長期茹素與潔身自愛。「道」是萬物總體的根源,「教」是教育百姓引導眾生,讓存有之道的亮光照拂療癒,就這樣「自然無為」「尊道而貴德」。進而瞭解道不可離之理。而欲瞭解此理,便須瞭解宇宙萬有皆是吾人心性常隨世間萬相之用,即用顯體,乃知萬物皆備於我,進而對於名利得失壽夭窮通等一切幻相, 不迷不惑,不動七情。如此方為有道之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草屯鳳凰山慈聖宮 的頭像
    草屯鳳凰山慈聖宮

    lkk551147的部落格

    草屯鳳凰山慈聖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